科室专家
新生儿科门诊
新生儿科门诊介绍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始建于1993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国家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水平临床专科,广东省新生儿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和“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称号。


  科室服务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番禺院区、越秀院区、天河院区共有开放床位200张。设有新生儿呼吸、感染、消化与营养、循环、遗传代谢与黄疸、早产儿视网膜病、神经、循环八个亚专科,设置了家庭病房和日间光疗病房,减少母婴分离,年收治危重新生儿八千余例。开展新生儿持续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腹膜透析、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阶梯呼吸支持治疗、缺血缺氧脑病亚低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及治疗、NGS病原学测序及基因二代测序,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中心静脉置管等新生儿重症监护核心技术,最低救治存活体重为550克,最小存活胎龄为24周,并成功救治胎龄28周五胞胎。在全省建立了43个新生儿专科医疗联盟,年转运省内及华南地区危重新生儿近千例。


  基于重症救治平台不断搭建多学科的救治体系,科室与新生儿外科、心脏中心、神经外科、胸外科、五官科、口腔科等科室合作,开展了改良Barbero-Marcial手术治疗肺动脉闭锁、气管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气管软化和改良气管滑片手术治疗气管狭窄、经心室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闭锁、胸、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消化道畸形、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肺部及胸腔畸形、脑室Ommaya囊植入术治疗颅内出血后脑室扩张、下颌骨截骨牵张成骨术治疗小下颌畸形等高难度手术,收治病人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


  科室为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实习点及带教点;2018年成为国家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培训基地;2023年为暨南大学博士后实践基地合作单位,可招收博士后。共有医生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7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及青年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2人,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主任委员7人。专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累计送出近20人次赴美国、澳洲、意大利、新加坡出国学习,不断提升科室骨干人才临床、科研、教学能力和水平。


  科室主要优势研究方向为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相关研究、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早产儿并发症的相关应用、新生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系列研究和阶梯式呼吸支持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近5年,科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98篇,其中SCI论文43篇,牵头制定了20项中国新生儿疾病防治相关专家共识,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主编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


  科室依托省新生儿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着力构建全省新生儿医疗安全体系,建设医疗质量信息采集系统,并拟定质控标准。基于科室强大的救治能力,着力打造全省云上妇幼危重新生儿信息化转运系统,不断提升全省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质量,更好保障域内新生儿安全。

专家介绍
罗先琼
罗先琼(主任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小于胎龄儿的防治管理、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及机制研究。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1、矮小症、性早熟、儿童卵巢囊肿、特纳综合征、肾上腺及性别发育障碍(DSD)疾病;2、儿童骨骼发育异常相关疾病(异常步态、遗传性骨病,如低磷性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症等);3、儿童罕见病与疑难病的诊治(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努南综合征等);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桥本甲状腺炎等;5、早产儿、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出院后随访与干预管理;6、儿童湿疹与过敏性疾病。

学术任职:

国家妇幼保健机构母婴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项目组专家

国家妇幼机构质量与安全培训师资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儿童生长发育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专家

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遗传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低磷性佝偻病诊疗协作组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医院质量管理与评价分会常务委员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广东省科技咨询库专家库专家

广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科研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市科委公关项目及其他项目等13项,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全国妇幼健康科技成果等奖励8项,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 10余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1本(副主编)。